武力鎮壓民主運動 結果可能是自食惡果武力鎮壓民主運動 結果可能是自食惡果 2011-03-02 新聞速報【中廣新聞/夏明珠】 假使利比亞領袖格達費,成為繼突尼西亞與埃及之後,這波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撂倒的第三個領袖,對美國而言,就實在太諷刺了。 1986年,美國總統雷根給了格達費一個綽號,形容他是中東的瘋狗,雷根政府對利比亞發動空襲,炸死了格達費的一個女兒。 不過二十多年後,小布希政府在2008年宣布與利比亞恢復全面的外交關係,美國官員口中,那位昔日的瘋狗,成了一個有個性、而且有治國經驗的領導人,不管是瘋狗還是有個性的資深領導人,這兩個特質現在似乎都無法挽救格達費已經延續了42年的政權。 1990年代,在國際制裁下,利比亞的經濟深陷泥淖,格達費被迫作出一連串讓步,他同意承擔洛克比空難的責任,對空難家屬提出賠償。2003年底,在格達費的兒子賽夫的運作下,利比亞同意終結核武計畫,並且拆除彈道飛彈,利比亞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出現了真正的突破。 誰也沒有想到,格達費與西方關係解凍,竟然製造了一個苦果,在這波民主運動中,讓示威者付出代價,利比亞安全部隊用它們向西方國家買來的先進武器,鎮壓群眾。 2008年五月,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和利比亞簽訂了一紙價值一億六千五百萬美元的合同,出售精密的通訊系統給利比亞精銳的安全部隊,這個由格達費的兒子哈米斯領導的部隊,正是這次在班加西群眾抗議中,率先對示威者開槍的。 據報導,去年一到九月,英國對利比亞軍售,達到兩億英鎊,出售的軍備,在這次武力鎮壓民主運動中,也派上了用場。 到目前為止,有報導說,死在軍隊槍火下的利比亞示威群眾,已經超過千人,以格達費政府過去的紀錄來看,這其實不是特別令人意外,1996年,利比亞一座監獄暴動,當局鎮壓造成一千兩百多名犯人死亡,利比亞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 據報導,這波民主運動其實就與當年那起監獄暴動有關,死者家屬要求賠償,和當局談判破裂,格達費政府先發制人,逮捕了一些受害人的家屬,一群關係人在班加西法院外抗議,點燃了示威的火種。 與巴林的群眾抗議如出一轍,利比亞當局以武力鎮壓示威活動,造成人命損傷,群眾替罹難者送葬,悲憤凝聚更大的力量,向當局反撲,迫使主政者更強力的鎮壓,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讓事態愈來愈嚴重。 利比亞是阿拉伯地區最專制的政權之一,它在國際民主觀察團體自由之家對政治開放以及人民自由度的評分中,向來墊底,民間長期積壓的不滿,一經點燃,就如同野火燎原般快速擴散,以及國家機器無情的鎮壓,似乎都是預想得到的。 利比亞在埃及之後,成為阿拉伯地區民主運動的焦點,埃及的教訓,或許也對格達費產生了些許影響,有人說,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在群眾抗爭過程中,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他猶豫不決,甚麼都做半套,讓步讓得不乾脆,鎮壓也鎮壓得不徹底,巴林政府一開始的做法,比較接近當年中國對付天安門民運,不過,他到一半又縮了回去。 格達費或許以為他可以用更殘酷的手段,把群眾壓制下去,事實證明他錯了,更強的暴力,激發了更強大的反作用力,利比亞已經陷入幾近於內戰的局面。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在位期間,美國換了五個總統,這在民主國家是無法想像的,穆巴拉克已經夠讓人稱奇。 不過和利比亞相比,埃及也要甘拜下風,格達費政權撐過了三個埃及總統,不過,繼埃及與突尼西亞之後,利比亞的例子又一次證明了在面對群眾力量的時候,武力鎮壓的侷限性與反效果。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3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