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軍事互信:逐漸過去的議題名家-兩岸軍事互信:逐漸過去的議題 2011-04-02 旺報 【丁樹範】  中國軍方於3月31日 公布被期待已久的《2010年中國的國防》國防白皮書。和2008年版本不同點之一是,這個版本正式把兩岸軍事互信議題寫進白皮書內,而再度引起注意。  其具體內容是「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以利於共同採取進一步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的措施。兩岸應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反映北京對台政策盲點  我們應如何看待這個聲明?上述聲明和胡錦濤於2008年12月31日 於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的講話完全一樣。胡錦濤講話的內容是:「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為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我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認為,這是胡錦濤概念的貫徹。  其次,這個白皮書反映北京對台政策的盲點。從台灣的角度而言,由於政黨輪替已成常態,因此,任何國防部的政策應該是反映當時執政黨的意見。任何國防部的官方文書裡不會有類似「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等內容,而只單純處理國防軍事議題。換言之,這是軍方貫徹行政中立原則。  然而,中國軍方的白皮書裡出現類似內容只是表示中國政治體制上黨軍一體特性,突顯出兩岸政治上的鴻溝。這也是中國軍方高層將領多次呼籲兩岸軍人有責任就統一議題做出努力,而我軍方則毫無回應的根本原因。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兩岸經過30年交流,中國領導人應該充分瞭解兩岸間政治體制的差異,那為什麼要把上述充滿政治意味的內容寫入白皮書裡?可能原因或許是胡錦濤擬表示他已盡力處理此議題,而能向歷史交代。特別是他即將於明年秋季第18屆中共黨大會以後,逐漸交出權力給未來領導人。同時,如同江澤民卸任前把「三個代表」寫入黨章以確立政治地位,胡錦濤可能也開始構思他的政治地位問題。如果這個分析是正確的,則寫入白皮書內是宣示意義居多。  處理敏感議題機會渺茫  然而,從實際層面而言,兩岸間處理敏感政治和軍事議題的機會似乎越來越渺茫。  從台灣的政治權力結構而言,即使馬英九總統明年能連任成功,得票數應該會比2008年少。而且,在下屆的立法院選舉,國民黨的席次應該不再可能有3/4或2/3。在這種權力結構下,馬總統的中國政策很容易被反對黨挑戰。  中國或許期望,馬總統在連任成功而沒有選舉包袱下能做出對中國期待的「歷史負責」的決定。然而,這種期待是不實際的。就如同胡錦濤有內部壓力要因應,馬總統何嘗沒有壓力要因應。  國民黨內部的動向也可能制約馬總統做出對「歷史負責」的決定。黨內繼馬總統後未來有意角逐總統大位的人,或許會對其可能做出對「歷史負責」的決定非常擔心,因為這將影響國民黨及他們未來在台灣政壇的發展。因此,他們也許不會同意馬總統的可能決定。因此,中國對馬總統連任後的期待應該要實際。  其實,軍事互信議題不只是單純的軍事技術議題;還涉及複雜的政治議題。在兩岸間政治議題沒有解決前,狹義的兩岸軍事互信議題根本無法處理。比較務實的做法仍然是「先經後政」;正如同馬總統曾經說過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是兩岸互信的一部分。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3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